首页>新闻资讯>师生风采

师者风范第一期|魏文武:技术“下田”,粮食增产增收更喜人

来源:作者:发布时间:2023年09月10日 浏览次数: [字体: ] [收藏] [打印文章]

农业推广硕士、教授、农业部名课名师、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、省级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、永丰村农技推广科技小院工作组组长、首席专家、眉山市水稻产业带头人……

农业教研室主任魏文武有着诸多“名片”,今年被评为成品人视频w免费观看师德先锋。

从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,魏文武潜心教书育人,坚持立德树人,遵循教育和学生成长规律,因材施教;教学中坚持创新,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;做到关心爱护学生,尊重学生人格,关心学生成长,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引好路。

三十多年里,魏文武对《作物生产技术》等专业核心课程开展了系统研究,长期坚持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教学,积极开展项目化、信息化、现场教学教育教学成绩突出;参加教学能力比赛获国家三等奖一次,省赛二等奖两次、三等奖一次;先后6次被成品人视频w免费观看评为优秀教师。

近三年,魏文武在种子、杂交水稻等杂志发表论文6篇,主持研发水稻新品种“大两优111”通过审定;先后主持、参与科研项目26项;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、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市科技进步奖2项、市社科联成果奖2项、院级科技成果奖2项。2022年,获农业部名课名师称号。

“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,比发表论文更令人喜悦。”作为经常“下田”的教授,推动粮食提质、增产、增效是魏文武不懈追求的目标,他也更看重的是技术推广带来的实际改变。

魏文武主要参与的“一优两高”水稻生产竞赛,获得四川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组的充分肯定,被央视新闻联播、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各级媒体多次报道宣传,受到时任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视察肯定,提供了可复制的水稻“一优两高”1343推广模式四川经验,建成全省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,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肯定。

2016年以来,他和团队依托眉山市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,借力“一优两高”生产竞赛,促进粮食增产增收。其中,2017年创造了969公斤的四川盆地水稻超高产纪录。

“一优两高”水稻生产竞赛研究集成多项技术,应用生产收获巨大经济效益: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实现单产增加29.49 公斤/亩,累计节省成本61034.84万元;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单产增加29.55 公斤/亩,累计节省成本56593.42万元;稻—鸭绿色种养技术实现单产增加12.21公斤/亩,累计增收节支20531.46万元;稻—鱼绿色种养技术实现单产增加11.53 公斤/亩,累计增收节支37220.33万元。

2022年8月,魏文武被评为四川省农业丰收奖“先进个人”。作为来自高校的获奖者,魏文武认为,如果科研工作不融入粮食生产过程中,就谈不上学有所用。

每年,魏文武和团队都会向各地种业企业征集几十、上百个新品种,在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中试基地开展试验,根据中试结果,挑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,再进行更大范围的种植示范,并组织种粮大户观摩。目前,已累计引进试验新品种340个,筛选出隆两优534等适合区域的优质高产品种40个,推动区域品种优质率达到86.55%。

技术推广带来了巨大经济社会效应。魏文武主持与主要参与实施了《宜香优800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产业化》等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4项,累计推广种植面积200万亩,直接带动农户新增效益46500万元。水稻“一优两高”集成技术累计推广1236.68万亩,新增纯收益214.34元/亩,实现新增纯收益26.50亿元,总经济效益166635.29万元。

 

 


[添加收藏] [打印文章] [关闭窗口]
分享到: 更多